一、单选题
1.为使学生了解有关电荷的知识,老师在课堂上做了有关摩擦生电的实验。该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()
a.实验法 b.演示法 c.观察法 d.讨论法
2.()提出的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”,与现在所提倡的“教学相长”的师生关系意思相一致。
a.《论语》 b.《大学》 c.《中庸》 d.《学记》
3.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()
a.遗传素质 b.早期营养 c.家庭环境 d.生理因素
4.对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,表述正确的为()
a.“自我”是心理社会我 b.“超我”抑制自我的冲动
c.“自我”遵循道德原则 d.“本我”位于人格结构最高层
5.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学生分心,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,引起他的注意,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。这位教师运用的是()
a.直观技能 b.教态语言技能
c.提示技能 d.批评技能
二、判断题
1.我国唐代已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制度。()
2.教师是最活跃的教育力量,教师的行为是形成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。()
3.小学阶段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阶段,并且这一阶段有意注意最终取代无意注意的主导地位。()
4.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。()
5.适龄儿童、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,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,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。()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一、单选题
1.b【解析】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、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、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,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。题干中老师通过做实验让学生了解有关电荷的知识,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。
2.d【解析】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”出自《学记》,原文是:虽有嘉肴,弗食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不知其善也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
3.a【解析】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、基础和自然条件。
4.a【解析】弗洛伊德认为,人格是由本我、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。“本我”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,它遵循快乐原则。“自我”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,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,它遵循现实原则,“超我”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,它遵循道德原则。“超我”具有三个作用: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,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,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。本我是生物本能我,自我是心理社会我,超我是道德理想我。所以a项表述正确,bcd三项表述错误。
5.b【解析】教师的教态语言主要有身姿变化(站姿、走姿、手势等)、面部表情(眼神、微笑等)和外表修饰(衣着服饰、发型配饰、化妆等)三类。其中,眼神也称目光,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视线接触来传递信息。它的方式主要有环视(扫视)、注视(凝视)两种。题干中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目光凝视分心的学生以引起他的注意,属于教师教态语言中的面部表情。
二、判断题
1.×【解析】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“废科举,兴学校”开始的。
2.√【解析】教师是学校教育最活跃的教育力量,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、领导者,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,教师的行为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。
3.×【解析】在注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,小学阶段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阶段,而有意注意最终取代无意注意的主导地位是在初中阶段。
4.√【解析】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,是道德情感、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,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,是行为的调节机制。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。
5.√【解析】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》第十一条规定,适龄儿童、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,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,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