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单选题
1.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”的提出者是()
a.巴班斯基 b.加涅 c.布鲁纳 d.赞科夫
2.作为一个教师,需要认识到学生并不是单纯的、抽象的学习者,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。学习过程也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,而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。这体现的学生观是()
a.学生是发展中的人
b.学生是完整的人
c.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
d.学生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
3.在心理测验中,智力测验属于()
a.认知测验 b.人格测验 c.兴趣测验 d.成就测验
4.下列属于负迁移的是()
a.数学审题技能对物理审题技能的影响 b.学习汉语拼音的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
c.平面几何对立体几何的影响 d.骑自行车对学习骑摩托车的影响
5.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,说法正确的是()
a.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求知欲
b.学生评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
c.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及其他社会成员,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
d.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、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、取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基本因素
二、判断题
1.观察、实验、测量、社会调查等不可作为作业的形式。 ()
2.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“社会”。 ()
3.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成分。 ()
4.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影响着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。 ()
5.国家不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职业学校任教。 ()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一、单选题
1.a【解析】a项,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;b项,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理论;c项,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;d项,赞科夫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。故选a项。
2.b【解析】本题考查现代学生观相关知识。学生是完整的人。学生并不是单纯的、抽象的学习者,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。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,而是伴随着交往、创造、追求、选择、意志努力、喜怒哀乐等的综合过程,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。题干所述体现了“学生是完整的人”这一学生观。
3.a【解析】认知测验又可称为能力测验,这类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、能力倾向测验(又称性向测验)、教育测验(又称成就测验)及创造力测验等。
4.b【解析】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,迁移可分为正迁移、负迁移和零迁移。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。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。acd三项产生的都是促进作用,属于正迁移。b项汉语拼音发音会对英语字母发音产生消极影响,属于负迁移。
5.b【解析】教师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。a项错误。学生评价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评价,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评价。b项正确。社会评价法是指行为当事人之外的个人或组织,如学校或其他社会方面的人员,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道德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。c项错误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任务、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顺利进行、取得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良好效果的关键性因素。d项错误。
二、判断题
1.×【解析】作业的形式有多种:(1)阅读作业,如复习、预习教科书,阅读人文和科学读物;(2)口头作业,如口头回答、朗读、复述、背诵;(3)书面作业,如演算习题、作文、绘图;(4)实践作业,如观察、实验、测量、社会调查等。
2.×【解析】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“个人”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“社会”。
3.√【解析】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。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,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,但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思维上。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。
4.√【解析】自上而下的迁移,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层次高于菱形,故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。
5.×【解析】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》第十五条规定,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,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。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。